星期天,我仍要上班,相當相當地無法快樂……但並不是不快樂。甚至是常人眼中的享受,我在市中心最熱鬧的路上工作,一流的企業,中餐還有專職的廚師煮一桌健康美味的飯菜給員工吃。我心中掌管道德與良知的「超我」相當愛好這個工作,他要求拿出職業道德,並為未來找想。然而,我最深層心中那個純真浪漫的「本我」常常自嘲:「我的心上人就最愛我的硬──腰桿子超硬。」也常常哭泣:「我不喜歡這個剪短頭髮留西裝頭,每天穿有領衣服上班的自己。何時,我才能離開本部,退後一個街口,回到企劃部去上班呢?」說到這裡,通常夾在本我與超我間的「自我」,負責面對現實的自我,他在幹嘛呢?要不要出來說幾句調停呢?

 

自我什麼都沒說,跑到後門抽菸了。

 

我抽菸的時候,順便拿手機收電子郵件。卻收到一封很三八的電子郵件。我一篇四五年前寫的文章〈摩托車之旅〉,竟然被部落小編認為不錯,留言說要放到首頁。

 

並非小編們完全是三八,這篇文章事實上是近日被某個人刨出來的,那個人,是相當賞識我的一位編輯,他在這篇文章上按了個讚,還下了個標語:「這才是散文」然後分享在他的facebook。他真的很能寫,我覺得他的宣傳文案比我的內文還精采。我必須對他說:「你這樣定義散文會害死人的,你說這篇是散文,只會讓其他散文相形之下顯得鬆散無力(我個人對散文的定義就是這麼簡單,寫得很鬆散的文章就是散文)。我這篇文章明明緊湊精彩地要命,應稱之為『緊文』(還繡琴咧!)。」

 

我從來沒有想過,卻又常常收到對我文章的稱讚是:很幽默。看到這種稱讚我會很開心很意外,因為幽默是我寫文章時從來沒有設想的。或者說,幽默反而是我創作觀中最嚴肅的部份,一篇無法觸動人使人哭笑的文章,我是不寫的。

 

恰巧我最近又收到WEnews徵求記者試騎綠能電動車的電子郵件,於是我就把這篇文章投去參加徵選。信手一投又獲選了。得來全不費工夫,但說真的,這車不給我騎要給誰騎啊?我這人最環保了,最厭惡的就是馬路上汽機車熱濁的廢氣。出於一種愛地球的單純信念,我甚至發願此生不考汽車駕照。身邊的人都勸我還是要去學啊,以後工作也會需要開公務車……不過就是因為這原因我更不去考,我連讓人逼迫的機會都不給。

 

公路電影、或是公路散文,其實都是一種象徵,象徵人內心的一種飄浮狀態。在現實與理想間的游移不定。老天,我真愛看這類電影,從《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》、《情歸紐澤西》到《醉後大丈夫》、《醉後大丈夫Part.II》。

 

是時候了,〈摩托車之旅〉中那個蛻變成男人的男孩,又要出發了。現在,他要從一個都市裡的型男(行動困難),再度變成真男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