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巧克力戰爭》徵文評審心得‧社會組

◎周惠玲

  如果說,「閱讀」是一種再創作,那麼,「閱讀」的閱讀呢?

  是共鳴吧,是聲音在宇宙時空裡迴響──也許,還有點像是在茫茫心海中尋覓不知名的知己。這是我在閱讀社會組一一六篇來稿,最直接的感受。

   從七月二十日開始有人貼文起,我每天都會上「中時藝文村」拜讀每位網友的心得。閱讀時,不免會去印證自己內心裡對《巧克力戰爭》的理解,也會看看讀者究 竟如何接受這本小說。但更多時候,我會覺得驚奇:「哎呀,這個沈默螺旋的觀點真有趣」、「嘿,Judy用書信體很有創意喔,最後給傑瑞的擁抱也讓人感受到 溫暖和力量…」當看到了網友Urban、Meina、伶子等分享自己的親身經驗,我也深受震撼,想到還有更多在台灣校園裡真實上映的霸凌事件而悲傷…當 然,我覺得最能反映社會組讀者心得的,當推京都子以十歲和四十歲的自己,不同年齡解讀文本(雖然我必須煞風景地說,經查證國語日報當年兩位主編薇薇夫人和 蔣竹君女士,京都子恐怕是記錯了)。是的,少年時,我們會問「我敢不敢撼動這宇宙?」但到了中年,我們也許問的是「我如何撼動這宇宙?」或者,「另一種選 擇是什麼?」

  閱讀時,我還經常連結到網友的部落格去,看看其他人的回應,有時甚至會看見好玩的「番外 篇」,譬如,有位網友把他認為「不合徵文尺度」的內容寫了心得趴兔。讓我差點就留言說「對於寇米耶的書,我們是沒有尺度的喔…」,呵呵,一本被查禁了三十 多年仍屹立不搖的經典,怎會有框框呢?

  這次《巧克力戰爭》徵文,在經過四位初審,以及三位決審各自有點堅 持又不太傷和氣的情況下,最後社會組選出十二位得獎人,都是經過充分討論得到共識的。當然,我心目中尚有許多遺珠之憾,包括遲到的「裸花生」和情緒上「不 喜歡卻覺得這書很精采」的瑪莉媽媽等等。相信其他兩位決審也是。

  從一九七四到二○○八,從美國到台灣,《巧克力戰爭》一向都會引起各種不同、甚至尖銳對立的閱讀反應,我相信作者寇米耶對於每一種反應都會很珍惜,因為真實的感受,就是思考反省的原動力,讓我們開始關心小說所反映的問題。

 

 

終於我參加的《巧克力戰爭》試讀落幕了,今天我收到一個包裹:

 

 

佳作的獎品是《巧克力戰爭》市售版小說乙本,感謝遠流出版社,這真是一本好書。如果還有什麼要我說的話……就是我覺得封面的男孩,應該是代表傑瑞的印象人物吧!我覺得他太──娘──了,看起來有點像蜜拉喬娃維琪。

 

?????

 

!!!!!

 

改版可以換個較有男子漢氣概及憂鬱眼神的男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