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世界又多了個名詞:「S」世代。不是饒富趣味的「SM」中的S;而是SCREEN世代:活在一片螢幕裡的人,可能是手機的4.3吋螢幕,也可以是電腦的24吋螢幕。我親眼看過一個人,對著電腦打字留言「哈哈哈哈哈」,卻一臉癡呆坐在我旁邊,多麼乏味。最近,我甚至遇見有人說他遺忘了如何「笑」,要大家教教他怎麼笑,此人曾沉迷網路遊戲,可見S世代是何等慘白。
科技派的家長想,不妨就利用數位多媒體的聲光與互動優勢,開發一些App讓孩子做課後補充教材,化危機為轉機。然而,小孩恐怕沒家長那麼天真,身體是很誠實的,他們拿到內置陀螺儀體感十足的iPAD,電子書還是先擺兩旁,切水果、紅不讓大賽、憤怒鳥去了吧!(這不是第一次,作為上一個S世代的小孩子,同樣有些人,想用「CAI」電腦輔助教學唬弄我們,但那種幾分鐘可以玩完的東西,哪比得上磁片遊戲三國演義。)
可是感謝上帝,我有幸沒有成為一個S世代的空虛容器,非常偶然地,大學時代,我在電玩、影片、網路遊憩之餘,竟拜讀一本電子書。哲學家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所寫的《西方哲學史》。
從前我只知道,羅素是連李敖大師都佩服的人,看了此書,才真正認識了他,也了解了李敖為何欽慕,他們同樣睿智、譏誚(特別羅素是英國人,英式幽默,本身就以酸味著稱)。
後來,我買了《西方哲學史》實體書,更認真地拜讀,坦白說,我沒有讀很懂,有些許艱澀,尤其羅素還是現代數學的奠基者之一,常使用數學這探索宇宙的鑰匙來推導真理。不過,要寫哲學史,擁有夠格的史筆、史觀、史心者,除羅素恐怕找不到第二人。
《西方哲學史》上冊我看了約一半,便束之高閣。幸運地,現在福音來了,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創意,曾經我看過新聞,日本漫畫家把日本憲法「擬人化」,一道道法條被繪成一個個對應的美少女。看似輕鬆逗趣賞心悅目的內容,實則需要創作者費盡匠心,用已知比喻未知、以具象說明抽象、使乏味成為趣味,在這種「讓人愉快閱讀艱澀學科」概念下誕生的《哲學男子》,就成為了一本很棒的《西方哲學史》索引,裡頭的畫作與表達手法均獨樹一格,相當地……撫慰(腐味?)人心,是部好看又實用的哲學入門書,看完它,進入西方哲學的世界便不再有門檻。S世代的人,快來體會一下SM……不,Philosophy的魅力吧!
留言列表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