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耶穌說:「狐狸有洞,天空的飛鳥有窩,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。」《馬太福音8:20》

 

韓國主流電影、影集,總不畏懼對歷史、政治、時事發表看法,帶動思潮。從十多年前的《駭人怪物》探討韓美關係,就已經表現了這一點,後來甚至拍出電影《殺人回憶》、影集《信號》,真的改變現實,迫使政府、全民一起找出懸案的兇手。最近韓劇《驅魔麵館》第一集一句對白:「我國在保護加害者方面,還真是世界第一。」更讓我佩服,也覺得沉痛,想到台灣對酒駕者的刑罰,各界都覺得太輕,但修法卻遲遲沒下文……

《同學麥娜絲》的出現,改變了我對台灣電影的看法,因為它表現了強大的企圖,這部關於「房子」的電影,……當它在網飛上架,影評也隨即蜂擁出現,但很兩極化。極度好評與劣評的聲音都有,但我對劣評者的文章感到特別有趣,劣評者中也是呈現兩極化,就是「雅俗都不共賞」,先說俗者的感想,很簡單,就是「看不懂」。那這種觀眾,我覺得沒什麼好說的,那你就不要看嘛,不要只是因為它在熱門排行榜你就看(連《怪奇物語》都有人說不知道好看在哪裡,真的幫不了你們)。

但也有很資深的影評人,給予《同學麥娜絲》極差評價,像是我看過最深刻的是說「人物扁平、故事僵化,這就是黃信堯說書模式的極限。」這位關鍵評論網常出現的學院派,舉了《死侍》、紀錄片《《Toute la mémoire du monde》來對比《同學麥娜絲》。那就顯得很矛盾,人物扁平、故事僵化,《死侍》不會輸《同學麥娜絲》。特別是影評人感覺不懂「打破第四面牆」的本質,打破第四面牆的電影,本身就已經在提醒觀眾,並非要你進入故事,而是一起參與創作的過程。其實也就是小說的「後設」創作技巧。作者創作的同時,也告訴你他為什麼這樣構思,邀請你更深一層的認識這部作品。

劣評的觀點還有:『黃信堯在本片的說話時間可能還勝過《Toute la mémoire du monde》,但除了逗趣的效果外,當他試著替四位主角的生命意義作出評點時,其註解程度之低下,讓人看了恍神。』關於這點,只能說就是個人主觀的,我就覺得導演的旁白很幽默。資深文化人唐諾表示:「我一直有個偏見,越聰明的人越愛講笑話。」所以,我想是那位影評人不聰明的緣故。

撇開電影的形式,《同學麥娜絲》的電影劇情。就像片名暗示的minus,人生是減法的,沒有永遠的朋友,或許是人到中年都會有的一種感嘆。因為彼此出身背景的不同,或是興趣志向的改變,再好的友情也會漸漸變質。曾經很好的死黨,總會因為有人從相聚的初衷開始走鐘,終而分道揚鑣。電影中四個好友,就有一個去選立委,算是被大家排擠了(最該死的);然後最不該死的,最純真的一位(一位從事傳統紙紮屋製作的人,他買不起房子,只能苦中作樂,自己蓋一棟紙紮新房),卻意外被人打死。電影的高潮,是導演自己跑進電影,在葬禮中痛毆想選立委的那位演員。

導演自稱是「打破第五面牆」的這一幕,表現出形式本身也能產生意義。導演在告訴觀眾,他憤怒到無法好好完成這部電影,他讚揚那位可憐的意外被打死的朋友,鄙視想選立委的友人。隨著影片結束後我想,電影一路伴隨的幽默旁白,也並非刻意為之的黔驢技窮,乃是要支撐這一部悲劇電影,讓它不至於失去失衡緣故。就像我們重訓時,「深蹲」這個動作,你的臀部要往後,胸部要往前,蹲下去時才不至於失去重心跌倒,並且驕傲地站起來!

更妙的是,回到開頭所說,主題關於牽涉到「買房」與「立委」的《同學麥娜絲》,是否堪稱先知?電影對社會議題、政治亂想表達看法,《同學麥娜絲》讓人感到驕傲。近日的一個新聞:「歸仁高鐵新建案,民眾搶破頭。」作為台南人,第一個想法就是“XXX!”台南歸仁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?到了半夜,歸仁最熱鬧的地方也找不到什麼可以吃的;時常可以聞到空污臭氣,大型柴油車時常在新豐高中操場外排放廢氣、農民亂燒東西(前陣子還亂燒到讓高雄紫爆)、更不用說前陣子外籍學生在長榮大學被害前,黯夜無光的歸仁郊道…啊像這樣的地方,你跟我說新建案民眾搶破頭……我只能說,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!電影也讓我們看到「立委」這種政治人物的虛無飄渺,對於民眾的真正需要,到底能做到多少?看看他們對酒駕修正了什麼罰則嗎?又或者對打房施予了多大的力道?現實似乎比電影更可笑,看看歸仁區民選出來的立委王定宇──連八千租金都嫌貴,就知道小老百姓又是何等可憐了…

arrow
arrow

    乃吉歐‧懷爾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