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了一個朋友,他知道我愛看書,就介紹了一個書販給我。書販子的書價果然低於市價許多。但不幸的是,他專賣暢銷書。我買書有個偏見,就是暢銷書都不買。國學大師錢穆說過:「現在的書不值得看,最好買經過十年以上的書。」錢穆還活著的時候書市都還沒這麼泛濫,他就這麼說了,可見現在的書更買不得。文學家以薩辛格也說:「人生苦短,短得沒有時間看爛書。」這些都算是我不買暢銷書的外在因素,內在因素還是我的偏見,討厭流行的東西。

 

所以當大家滿口村上春樹的時候我很反感,甚至天心在廣告梅子綠茶都說她邊喝茶邊看村上春樹的邊境近境。瞬間村上春樹給我跟天心一樣的感覺,裝模作樣罷了,論長相不是頂尖,要露點又不敢。

 

那也是快十年前的事了吧?可是到了圖書館,村上春樹的書現在還是一樣搶手,只能找到一本聽風的歌。借回家看了,才發現沒人借的原因,此書是村上的第一篇作品,看了前面十幾頁真的就沒有看下去的動力了。故事情節實在不合邏輯,恰巧我又借了一本殷海光先生文集2,裡面就說文法科一般學生必讀的書是邏輯與哲學。

 

但是仍可以看出村上春樹寫作的風格,也可以說是日本作家普遍的風格,長長的自白,訴諸經驗的口語形容字句。如『房間整理得很整齊,不過那也只不過到某種程度為止,再進一不就沒辦法,只好放棄的那種氣氛』跟西方與中國作家精確洗鍊的文筆大異其趣。但我覺得這樣也很好,灌水騙稿費是其中一大利多,但還有更重要的原因,有時情感就是這樣,模模糊糊的,難以一語道破。反而是類似智慧的FUZZY

 

村上春樹的國境之南、太陽之西裡寫道:『人類在某些情況下是:只要這個人存在,就足以對某人造成傷害。』覺得他寫下了人生中不堪道破的東西,這話令我呆了好久。忍不住不停地想。

 

可是人生是什麼這問題是不能用力追究的,認真了就會墮入虛無主義。這句話也很棒,是王安憶說的,可是我已記不起出處。但人生還是有意義的,請看殷海光寫的人生的意義:

http://bowen.chi.cuhk.edu.hk/db-teach/chapter5/t5-explain-01.as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