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is was the greatest gift that he had, the talent that fitted him for war; that ability not to ignore but to despise  whatever bad ending there could be.

這是他所擁有最棒的天賦,使他適於戰爭的才能;一種對可能出現的後果毫不在乎的能力。

 

──海明威(Ernest Hemingway)

 

 

 

看完《巧克力戰爭》後,我首先想起的便是海明威筆下這句對於勇敢的註解,主角傑瑞就擁有這樣一種令人敬佩的天賦,然而,他也承受了可怕的後果。

 

起初會參與這次的試讀,是由於看到本書的文宣表示此書與《麥田捕手》齊名,而《麥田捕手》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,因此便欣然參加了。然而,書中的主角傑瑞雖然也是一個抱著赤子之心對抗世界的青少年,但本書的風格與《麥田捕手》可說是迥異的。《麥田捕手》的主角荷登始終懷抱著一個夢想,他渴望成為麥田捕手的純真夢想讓我感動;至於《巧克力戰爭》,隨著傑瑞對於「撼動宇宙」的幻滅,我的心情也隨之沉重。事實上,《巧克力戰爭》是一部少見「隱善揚惡」的作品,它會令我想起威廉.高汀的《蒼蠅王》。因此《巧克力戰爭》會成為一部充滿爭議的禁書並不令人意外,它可能令許多天主教與教育界人士很不爽,但這也更令人佩服作者寇米耶選擇寫作觀點的勇敢,此書的確是一部勇敢之作。

 

小說的內容主要環繞著一所天主教學校三一高中,諷刺的是,這所學校卻是全然邪惡的,檯面上貪腐的修士老師管理著學校,暗地裡學校則為學生幫派「守夜會」所掌控。也許有人會疑惑,如此敗德的教師與恐怖的學生團體真的會存在於現實中嗎?小說中第六章描述了代理校長雷恩修士惡整學生的過程,寇米耶寫得相當精采,雷恩責發羞辱學生的手段竟匪夷所思地充滿詩意(他整個施罰的過程簡直就是一種表演藝術)。雷恩顯得相當精於此道且樂在其中,這樣的內容讀了不免令人心寒,一位教育者兼神職人員竟可以棄理念與美德於不顧。這是什麼世界?!讀完這個章節讓我泫然欲泣,我真的相信了這本小說,因為我親眼見過世界上有如此心理變態的老師,不用等到高中,國小的時候我就遇到了。

 

小六的時候,我和身邊要好的同學在課堂上打打鬧鬧,被當時的級老師叫了起來,他笑著跟我們說:「這樣打來打去很好玩喔?當著我的面打吧!」他要我們兩個人到講台前輪流賞對方的臉巴掌。起初上了台我和同學還笑著,感覺像一場遊戲,這位級老師平常對我們也不錯,然而,他的表情聲音越來越嚴肅了,他不斷要我們「再大力一點」打彼此,於是我和同學賞給對方的巴掌越來越狠,伴隨著老師的「再大力一點」。後來,或老師以不用下命令,光是臉上的痛楚,我心中便不自覺有一種憤怒籲使我對同學下重手,就這樣我們不停邊打邊哭,邊哭邊打……現在回想起來,我不就是遇到一位如同雷恩一般的變態教師嗎?他處罰的手法也稱得上是一門藝術,他不只是「體罰」,受傷的不只我們的身體,還有我們的心靈。

 

隔天我和這同學便形同陌路。

 

寇米耶生動描寫了一位教育者要成為獨裁者是多麼輕易,學生毫無制衡力量。他指出了教育制度的問題:倘若有個老師某天忽然發神經心理變態,有誰能制裁?現在是好多了,如果我那個時代有水果日報可以「爆料」,那該有多好!然而看看現在這些可怕可笑又可悲的媒體,卻又更深一層地點出寇米耶所要闡述的主旨:權力並不互相制衡,有權的只會更濫權,這樣的制度,無法抑制邪惡。

 

「我敢不敢撼動宇宙?」我和傑瑞同樣為這詩句所震撼,某種程度而言,我相信文學具有禪宗般使人頓悟的功能。適逢母親病逝的傑瑞,也許就是因為此詩句而頓悟了。傑瑞母親死後就開始思索,人生該是什麼面貌,就像《Tuesdays with Morrie》中將死的Morrie教授對學生說的:「When you learn how to die, you learn how to live.」母親的死迫使消失屏障的傑瑞直接面對如此巨大的問題,傑瑞也藉著玩一種「捫心自問」的遊戲,一直不斷省思自己的所作所為。傑瑞並不是一夕之間就變得勇敢,起初他仍是如同所有新生般懦弱地接受了守夜會的任務:拒賣巧克力十天。他屈服了,但這並不可恥,聖女貞德被俘虜後第一次受審也曾簽下認罪書,後來才宣佈重回信仰,兩天後她便被燒死了。每個人都會膽怯,但所謂勇敢便是膽怯的同時卻不逃避,真實地對問題做出自己的回應。傑瑞就是這樣一個勇敢的人,十天過後他做了可怕的舉動,繼續拒賣巧克力!他憑藉一己之力,幾乎撼動了邪惡的代理校長雷恩與守夜會首領亞奇。他真的幾乎撼動了整個宇宙,可惜最後他卻迎來了一個最可怕的結果:邪惡與邪惡的聯手。

 

《麥田捕手》的主角荷登說,他最想從事的職業是站在懸崖邊,守護著在麥田嬉戲的孩子,在他們衝向懸崖時抓住他們,荷登一直懷抱著這種夢想。但傑瑞在《巧克力戰爭》最後卻發現,他無法撼動這個小說中存在的世界觀:「這世界有兩種人──一種是被害者,一種是加害者。」他以為他的義舉會改變這個世界,讓世界不只有被害者與加害者,更有像麥田捕手這樣的守護者。殘酷地是,這個世界最後的選擇是:被害者依舊懦弱,加害者依舊張揚。傑瑞沒有影響任何人,甚至他想影響人的人還希望他死。傑瑞孤單、心碎、幻滅,不願再撼動宇宙……

 

「我敢不敢撼動整個宇宙?」寇米耶挑選這個詩句來震撼傑瑞我想是經過精心設計的,艾略特這首情詩〈The Love Song of J. Alfred Prufrock〉要表達的主題乃是文明的腐敗。小說中校園制度裡的高中生們最終玩到失控發狂的景象,讓我想起《蒼蠅王》中試圖建立民主制度的那群小孩童,最後他們卻變得殺人如麻。我認為寇米耶抱持的是和高汀創作《蒼蠅王》時同樣的理念:『書中的主題是嘗試把社會的缺陷溯源到人的劣根性上去。寓意無非是說,社會的型態應維繫於個人的道德性,而不是任何政治制度,不管這制度看來是如何合理與受人推崇。』

 

總結來說,《巧克力戰爭》是一部可讀性相當高的作品,任何擁有赤子之心的人都應該一睹。它也許太過殘酷,但現實生活不也正是如此?每個人年輕時必定都有著偉大的夢想,但夢想也就是在現實的衝擊下漸漸破滅以致於消失。我們的現實生活不正是如此,和傑瑞一樣想撼動宇宙的人不多,大多數的人都是像傑瑞的老爸一樣甘於平凡。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喜愛傑瑞這個角色,我真的太愛他了(T_T讓我哀傷一下)。書中除了傑瑞其他角色都算得上是壞人,壞人不只是為惡者,還包括默不作聲縱容壞事發生的人。

 

我為傑瑞的孤獨感到同情,英雄、先知總是孤獨的。但我想,《巧克力戰爭》在書中寫盡了黑暗,讓傑瑞孤單,也是好事一樁。它就像預防針一樣,能使讀者變得強壯,我相信,讀完《巧克力戰爭》,現實世界中會誕生更多的傑瑞。

 

我知道《巧克力戰爭》還有續集,在續集中傑瑞還活著。然而在本書中,傑瑞的下場無異於是死了,出於我對傑瑞的熱愛,我決定替他寫下墓誌銘。由於小說中出現的守夜會(Vigil)以及傑瑞很喜歡「我能不能撼動這宇宙?」這詩句的緣故,我想送給傑瑞古羅馬詩人Virgil說的:「如果不能震撼上蒼,我也要攪動地獄。」但是,傑瑞在最後已經拋棄了撼動宇宙的念頭,加上我的心疼,我選擇把梵谷之歌〈Vincent〉的改成傑瑞之歌〈Jerry〉送給傑瑞:

 

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, Jerry

 

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